
混凝土攪拌站生產混凝土遇到的問題及處理方法
(一)混凝土拌合物泌漿、泌水
1.原因分析
混凝土拌合物發生泌漿現象,可能是外加劑用量偏大,砂中0.315顆粒含量不足。若稀漿淌出邊緣30㎜以內,屬于輕微離析,若稀漿淌出邊緣100㎜以上,屬于嚴重離析。
2.處理方法
(1)當出現泌漿現象時,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降低外加劑摻量0.2~0.3%后,進行試驗查看有無改善。
(2)檢測砂中粒徑小于0.315mm的顆粒含量,一般來說砂中粒徑小于0.315mm顆粒含量不宜小于15%,中低強度等級泵送混凝土控制在20%為宜。砂中細顆粒含量不足時,可以復配細砂使用或提高砂率或增加膠凝材料用量,幾種手段單一使用或同時使用。
(3)由水泥與外加劑相容性差引起的泌漿現象,可以查看一下混凝土拌合物的經時損失。若屬于輕微或中等離析時要看半小時的坍損情況,若半小時后經拌合坍損較大,離析泌漿就會自然消失;若半小時后坍損較小,但泌漿很輕微時,再看1小時的坍損及和易性情況,若效果較好,說明此摻量可用或適當降低摻量。
(二)混凝土拌合物石子量過多
1.原因分析
河砂中卵石含量增加,生產時配合比沒有及時調整,造成生產配合比中砂率降低,砂漿不能包裹石子,粘聚性差?;蛏暗募毝饶翟黾?,細顆粒減少,混凝土粘聚性變差造成石子外漏。
2.處理方法
抽取生產用砂砂樣品,檢測粒徑大于4.75mm的卵石含量,根據檢測結果,調整混凝土生產配合比中碎石用量。由砂細度模數突然變大引起的情況,條件允許時使用細砂復配使用,若無細砂時,可以考慮增加砂率,增加膠凝材料用量等方式改善。
(三)混凝土拌合物包裹性不好
1.原因分析
(1)外加劑與水泥或者其他混凝土原材料相容性差,或外加劑用量偏大,或用水量偏大;
(2)砂子細度模數偏大,粒徑小于0.315mm的顆粒含量不足,砂率較??;
(3)砂石骨料中含水率偏大,生產時用水量調整不及時,造成實際生產混凝土配合比用水量偏高;
(4)粗骨料空隙率增加;
(4)混凝土拌合物漿體量不足。
2.處理方法
(1)在外加劑中復配引氣、增稠組分,調整外加劑與混凝土原材料的相容性。請外加劑廠調整配方再試,或找其他廠家的外加劑樣品再試。若是水泥與外加劑不適應,可調換水泥或外加劑再試直至合適。
(2)復配細砂,調整細骨料細度模數,或增加砂率。
(3)減少外加劑用量或用水量。
(4)在保持水膠比不變的前提下,提高膠凝材料用量,增加漿體體積。
(5)對粗骨料進行復配降低空隙率,或提高砂率并適當增加膠凝材料用量。
(四)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偏小
1.原因分析
(1)砂石的含水率變小,造成混凝土生產用水量降低;
(2)高溫、新鮮水泥需水量大,對外加劑吸附量增加,造成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降低;
(3)是粉煤灰質量較差,需水量偏大;
(4)外加劑與水泥其其他原材料適應性差,或外加劑本身發生質量波動;
(5)骨料中含泥量增加或吸水率較大的骨料含量增加(如粉化、風化顆?;蝽搸r)。
2.處理方法
(1)察看砂石含水率情況,若是偏小,可增加5㎏/m3用水量;若是過小,可增加10㎏/m3用水量;
(2)檢測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、與外加劑相容性,如溫度過高的新鮮水泥,應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外加劑摻量0.1%~0.4%;
(3)若粉煤灰或其他礦物摻合料質量差造成需水量增加,可以調整配合比或適當增加外加劑的摻量;
(4)當確定是吸水率偏大的骨料的頁巖或含泥量造成的坍落度偏小時,也應適當增加外加劑的摻量(增加摻量要通過試驗確定),調整配合比或更換原材料。
(5)外加劑與混凝土原材料相容性差或減水率偏低,聯系外加劑廠家解決或更換外加劑廠家。
(五)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過大
1.原因分析
(1)砂石含水率偏大,生產實際用水量偏高;
(2)混凝土運輸車罐筒內沒有排凈污水所造成;
(3)檢測主機計量設備不精確(如水稱、外加劑稱)。
3.處理方法
(1)檢測砂石實際含水率,合理調整生產配合比;
(2)運輸車在進站裝料前必須反轉罐筒排凈污水(若罐內有污水,出廠檢驗時都不易發現)。
(3)定期檢測生產設備計量系統,確保精確。
以上是大家經常遇到的問題分析及解決辦法,如果大家還遇到過關于混凝土攪拌站生產混凝土的問題,都可咨詢山東金銳重工。